[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萍乡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罗雨昕。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水网这个概念以及我市水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前进展,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萍乡市水利局的嘉宾做客直播现场,一起来了解萍乡市水网建设推进情况,了解水网建设后对我们生活会带来哪些变化。今天的嘉宾有:萍乡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正军,刘局长,您好!
[刘正军]:感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
[主持人]:萍乡市水利局财务审计科科长陈见勇,陈科长,您好!
[陈见勇]: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萍乡市水利局规划计划和建设管理科科长贺如钦,贺科长,您好!
[贺如钦]: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我们进入正题。刘局长,近年来水网这一概念经常出现在各种报道、新闻中,也有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水网,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刘正军]:好的。“水网”这个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水网,就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这一工程体系有三个要素,就是“纲、目、结”。所谓“纲”,就是指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它是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所谓“目”,就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所谓“结”,是指调蓄能力比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萍乡水网建设,去年7月,我市启动了萍乡市水网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前提下,于11月提出规划初稿;今年1月,通过了省水利厅的技术审查;3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萍乡市水网建设规划》;5月,省水利厅确定我市入选全省第一批水网建设先行市名单。
[主持人]:经您介绍后知道水网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也编制完成了水网规划,可以简要介绍萍乡水网的建设内容吗?
[刘正军]:好的。萍乡水网是以境内萍水、袁水、禾水、栗水、草水等主要自然河流为水网的“纲”;通过对460公里河道进行治理、新建5座中型灌区、对16座中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及提升改造、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河湖连通和输配水工程构建水网的“目”;以新建万龙山、东源、流源水库为代表的54座大中小型水库,扩容坪村、楼梯磴等17座中小型水库打造水网的“结”;辅以智慧化调控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萍乡现代水网体系,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展望到2050年。水网建设规划总投资490.9亿元,其中防洪减灾体系工程投资101.5亿元,占20.7%;水资源配置体系工程投资223.9亿元,占45.6%;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工程投资122.8亿元,占20%;水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工程投资42.7亿元,占8.7%。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规划的关键在落实,那么在规划落实过程中我们有哪些机制保障呢?
[刘正军]:为保障《水网规划》顺利实施,市水利局建立了五项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干机制,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二是要素保障机制。主动对接发改、财政、资规、林业、环保等部门,做好资金、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三是项目申报审核机制。严把项目申报关,优先申报纳入水网规划的项目,未纳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申报。四是质量安全巡查机制。按“业主每月一次、县区季度全覆盖、市级半年度全覆盖”的要求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责任主体,将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罚。五是督查调度机制。建立“面上项目季调度,重点项目月调度”的推进机制,逐个项目制定进度计划,清单化、责任化节点目标,全力推动项目实施。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的介绍。今年是萍乡水网建设的第一年,那么今年水利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刘正军]:今年是萍乡水网建设的第一年,我市水利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水利投入持续扩大。全年累计落实全社会水利投入35.43亿元,是近年来水利投入最多的一年,其中,争取到中央资金2.15亿元,省级资金0.76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动。东源水库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可研批复前置条件已全部具备,即将报省发改委审批;流源水库已完成可研批复,省水利厅已对初步设计报告进行审查,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市2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达成省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碧湖水库新建工程、锅底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相继完工并下闸蓄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80%,处于全省前列;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开工规模以上项目42个,完成投资4亿元;对萍水河、袁河、禾水、草水河等河道及其支流进行了治理,治理长度49.19km,完成投资3亿元。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局长的解答。接下来我们开始回答网友的提问,有一位叫“一池春水”的网友问:请问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农村供水有什么安排?
[陈见勇]:好的,这位网友,您好!到2024年底,全市计划投入15.54亿元,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累计受益农村人口113.71万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1.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工程农村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72.14%;规模以上供水工程全部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管理、同服务,规模以下供水工程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理、同服务,良性运行管理目标基本达到,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的愿望基本实现。
[主持人]:谢谢陈科长的解答。一位叫“这人间烟火”网友提出的问题:去年下半年非常干旱,出现了干旱、缺水等情况,虽然今年还好,但是不得不担心还是会有去年那种干旱年份,对此水网规划有什么对策呢?
[贺如钦]: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位网友,您好!在我市水网规划针对抗旱减灾有三项措施。一是推进重点抗旱水源建设。开展水库汛限水位专题论证,增加水库兴利能力。同时,做好水库、塘坝、涵闸、泵站、机井等引提水工程和灌溉渠系的维修和保养,重点加强与抗旱、群众饮水直接相关的水毁灾害水利工程修复。二是完善应急备用水源保障体系。按照“先挖潜、再新建”的总体思路,加强相互独立的主水源和备用水源联合供水,全面完成各县区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供水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各县主管部门及有关灌区完善抗旱应急预案,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可靠的抗旱参谋意见,主动抗旱,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由于干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主持人]:好的,谢谢贺科长的解答。来自一位叫“风几里”网友的问题:你好,我家住在湘东荷尧萍水河河边,我看到湘东区好多地方的河道都做的很好看,我家这段河道是否在水网规划中,什么时候能实施安排?
[贺如钦]:好的,这位网友,您好!您提到的这条河,应该是萍水河的黄花桥至金鱼石段,该河段治理已纳入我们萍乡市水网建设规划中,目前已编制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并通过了省水利厅审查,下阶段将全力争取获得批复。
[主持人]:好的,谢谢贺科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关掉月亮”网友提出的问题:做好萍乡水网建设,对于我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哪些提升呢?
[贺如钦]:萍乡水网建设完成后,可以使全市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洪涝灾害防御水平显著提升。万亩以上圩堤全面达标,萍水河等重要支流和麻山水、栗水、草水等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5 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 95%。萍乡市城区、各县区重点城镇和重点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洪水风险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主持人]:好的,谢谢贺科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脸红”网友提出的问题:刚刚听到刘局长说到万龙山水库,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万龙山水库是什么样的工程吗?
[刘正军]:感谢网友的提问。万龙山水库规划坝址位于芦溪县宣风镇,是一座总库容为1.13亿方,以防洪、供水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为35亿元。该水库涉及基本农田较多,在我市水网规划中属于远景规划项目。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局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将来”的网友提出的问题:现在河道治理后的生态越来越好了,除了湘东江口这个拍照打卡地,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跟水结合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吗?
[贺如钦]:我市在推进“水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以原有生态产业基础为抓手,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水生态+文旅”深入融合发展,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以芦溪的“武功山露营”、湘东的“美丽乡村”、上栗的“长平山水美生态主题公园”、莲花的“莲花福地”等为引领,因地制宜,挖掘如安源红色文化、源并石坝农耕文化、上栗傩文化等,结合河流生态廊道、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及水土保持建设, 描绘“一河一文化,一村一美景”的古朴山水田园画卷,彰显地方特色。
[主持人]:好的,谢谢贺科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捧一束月光”的网友提出的问题:水网建设规划除了水利建设以外,对水生态保护修复有规划打算吗?
[刘正军]:对水生态保护修复,我市水网规划提出了构建“一河四水筑廊道、两屏两库涵水源”的水生态治理修复总体布局,全面提升水生态治理修复能力。一河,以萍水河干流为主脉络,以沿河城镇和重要枢纽为节点,创建“萍乡最美母亲河”;四水,以袁水、禾水、草水、栗水为重点,以河流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构建生态廊道;两屏,以武功山、杨岐山生态屏障为重点,推进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两库,以山口岩、万龙山水库为重点,加强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主持人]:好的,谢谢刘局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梦”的网友提出的问题:萍乡水网规划对灌区建设有哪些安排?
[陈见勇]:针对灌区建设,水网建设规划提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灌溉的需求,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萍乡粮食安全。一是加强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提升改造。针对现有灌区存在的水源不稳定、设施设备年久失修等突出问题,分批、分期安排实施提升改造,改善一批现有灌面的灌溉条件。二是加快新建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灌区。依托重大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在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农业空间盈余较大的区域,整合集中连片灌区,有序推进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化灌区建设,改善和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三是有序推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攻坚行动。计划从现在起到2025年,针对渠系与高标准农田衔接不畅、灌溉水源不足、渠道淤塞不通等影响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项目实施后能基本解决我市9.42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以上就是水网规划对灌区建设的总体安排。
[主持人]:好的,谢谢陈科长的解答。接下来,来自一位叫“回家”的网友提出的问题:萍乡水网的顺利实施,对于水库调度运用方面有何特点?
[贺如钦]:水网对水库调度运用主要以“打牢萍乡水网之‘结’,加强控制性调蓄工程建设”为主,立足山口岩水库功能定位及在省级骨干网中的作用,统筹考虑流域区域防洪保安和用水需求,推进万龙山、东源、流源、郊溪等一批大中型控制性调蓄结点建设,开展坪村、楼梯蹬等已建水库挖潜提升,通过科学联合调度,发挥控制性作用水库在水网的调蓄和水资源调配作用,提高洪水和径流调控能力。
[主持人]:好的,谢谢贺科长的解答。还有一位叫“渡星河”的网友提出的问题:在咱们《萍乡水网建设规划》中也提到要提升水网数字化智慧水平。我想问下目前全市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什么安排?谢谢!
[陈见勇]: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市明确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有力有序有效的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水利建设,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统筹抓好整体规划设计。按照“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工作要求,委托专业团队对全市水利信息化现状进入了深入摸排,并结合全市水资源、水灾害、水工程等建设管理实际需求,制定了《萍乡智慧水利总体方案》。二是有序推动智慧水利项目建设。建成了上栗县智慧河湖平台、湘东区中小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平台和萍水河主城区河道信息化系统等项目,扎实做好了萍乡市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助力全市水利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重点推动萍乡市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尽早落地见效,统筹做好全市水利业务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谢谢!
[主持人]:谢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网友提问我们就回答到这里,谢谢网民朋友的参与,谢谢刘局长、陈科长和贺科长的交流与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