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政府建设简报(第十一期)

发布日期:2019-01-02 10:48 信息来源:市政府“五型”办

  【典型推介】 

  各县(区)和部门扎实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 

  “五型”政府建设推进以来,各县(区)和部门坚持把创新创造作为做好政府工作和推进萍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治理理念创新、产能环境优化、发展动力增长、服务模式转变、有机结合促动,不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和强劲动能。 

  安源区“平台添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打造海绵双创中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研发、规划、设计、咨询、技术、建设、运营等服务,为入驻企业空间供给、平台支持、技术援助、品牌推广、人员培训、资本对接等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目前全面完成建材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呈列区、中心服务区和接待区布展工作;入驻企业42家,企业落户82家、在谈意向131家,预计总投资额达20亿元。二是打造天虹广场双创示范基地。集区域企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双创”服务示范平台、区域联动产业转移服务平台、企业创新与转型服务平台、电商及相关生产性服务平台五大功能,打造成集示范与辐射效应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园。三是打造建筑服务产业园。依托核心企业,打造集建筑行业协会、工程施工、建材贸易、建筑劳务、建筑设计及建筑业法律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服务产业园,促进建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每年拟新增引进10至50家企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达6000万元以上。 

  湘东区“企才引领”──巩固提升发展驱动力。一是坚持优政策、强服务。持续加大对规上企业中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落实扣减免税政策。今年申报市级重点研发专项5项、省级研发专项3项,高企新获批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24家,仁江科技、时代工艺等企业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融资约1780万元,获批萍乡市战略性新型企业500至800万元。二是坚持抓队伍、强骨干。实施湘(东)人回归计划,组建科技顾问团队,设立2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目前,全区已先后有1200多名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创办经济实体180余个,兴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80多个,回归资金15亿元;与清华大学等83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与26家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2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三是坚持促合作、转成果。引进中材、中节能等央企,龙发、金刚、长益光电等科企,奠定工业经济发展基础。投资18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的区产业园获评全省首批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双创”示范基地、“两率一度”优秀工业园区。目前园区落户企业70家,建成“五中心一站一超市”、省级技术中心、与高校联合的分析测试中心等科研服务平台;拥有各类创新载体超过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逾36家;有国家级品牌8项,获批2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仅今年预计完成专利申请510件。 

  上栗县“车间助战”──服务脱贫攻坚。将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助力精准脱贫。契合贫困群众切身需求,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在乡镇(村)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顾家、务农、就业“三不误”;制定标准奖补生产经营主体,护持就业扶贫车间创新平台。目前,已认定吸纳5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22家,吸纳贫困劳动力138人,将据实拨付扶贫车间奖补资金。 

  市财政局“抢抓利好”──财政支持谋新举。一是抢抓财源建设利好。抓住萍安钢税收有利契机,帮助县区做实收入,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今年以来全市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在80%以上,持续保持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态势。二是抢抓财政投入利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目前全市获得棚改专项债券资金19.74亿元,为全省“四小地市”获得支持力度最大。撬动资金投入民生项目,今年吸引1.9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0件实事。三是抢抓财政保障利好。用足用好财政人才政策,财政补贴资金不打折扣,提速增效,缩短资金审核拨付流程,加快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目标,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整合、盘活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 

  市科技局“有机嵌入”──科技兴市出新招。制定的“五型”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有机嵌入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力抓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工作成效;有机嵌入群众路线,入企入园入村,坚持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咨询服务、到一线指导业务,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有机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和难题攻关,为科技兴市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基层传真】 

  莲花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五型窗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打造强学习、提素质的“学习型”窗口;二是打造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服务型”窗口;三是打造改进和规范登记管理工作的“文明型”窗口;四是打造“一次不跑,只跑一次”、网上办理业务的“高效型”窗口;五是打造融入廉政文化、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廉政型”窗口。今年新发展企业817户、个体工商户2673户,有力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